
关键
- 汶川地震:2008 年发生的特大地震,是故事背景。
- 截肢:因地震受伤导致肢体切除,影响主人公生活。
- 北川中学: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学校,主人公的母校。
- 志愿者:地震后提供援助的人,给予主人公关爱。
- 假肢:帮助截肢者恢复部分行动能力。
摘要
本期《故事FM》回访了 2018 年曾采访过的汶川地震幸存者李玉。当年在北川中学高一五班的李玉,因地震截肢,经历了漫长的康复。如今,她不仅大学毕业,在证券公司工作,更令人欣慰的是,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。通过爱哲对李玉及其亲友的回访,我们了解到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以及地震幸存者群体间的互相扶持。节目也展现了志愿者们长期无私的奉献,以及他们与受助者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。李玉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听众,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。
洞察
本期节目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关照,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它提醒我们关注灾难幸存者的长期心理重建,以及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性。李玉的故事展现了个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力量,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灾后重建的持续关注。志愿者群体的长期奉献,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希望,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学习。此外,节目也引发了我们对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的思考,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,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。
观点
01「积极面对,跨越心理障碍」
李玉和她的同学们虽然经历了身体上的残缺,但他们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,努力克服心理障碍,活出了精彩的人生。
02 「互助互爱,抱团取暖」
地震幸存者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他们互相支持、互相鼓励,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,这种“抱团取暖”的精神是他们战胜困境的重要力量。
03 「感恩奉献,传递爱心」
志愿者们长期无私的奉献,为地震幸存者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。他们的爱心行动不仅帮助了受助者,也感动了社会,传递了正能量。
深度
汶川地震 12 年后:截肢女孩李玉的婚礼与幸存者群体的坚韧人生
2008 年 5 月 12 日,汶川地震撕裂了大地,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12 年过去了,那些曾经的伤痛是否已经抚平?那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们,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?近日,《故事FM》再次聚焦汶川地震,回访了当年在北川中学高一五班的截肢女孩李玉,记录了她幸福的婚礼,以及地震幸存者群体坚韧不拔的人生故事。
废墟下的生命奇迹:李玉的重生之路
2018 年,《故事FM》曾讲述了李玉的故事。地震发生时,年仅 16 岁的李玉被埋在废墟下长达 20 多个小时,最终被救出,却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。对于一个花季少女来说,失去右腿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在医院里,李玉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痛苦,也感受到了来自家人和社会各界的关爱。
经过漫长的康复,李玉重新回到学校,完成了学业。大学毕业后,她来到四川江油,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。虽然曾经因为身体原因,在感情上遭遇挫折,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。
爱与希望的延续:一场特殊的婚礼
2020 年 4 月,李玉给《故事FM》的主播爱哲发了一条微信,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礼。这个消息让爱哲激动不已,也促成了这次特别的回访。
在绵阳江油,爱哲见到了李玉和她的新郎刘竹。刘竹是一位性格腼腆、踏实肯干的年轻人,曾经是一名网约车司机,现在在一家食品企业做销售。两人相识于一次网约车服务,因为共同的经历和相似的价值观,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。
婚礼当天,李玉穿着洁白的婚纱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婚礼现场,不仅有李玉的亲朋好友,还有许多来自北川中学的同学,以及曾经帮助过她的志愿者们。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,更像是一场重逢和感恩的盛会。
北川中学高一五班:一个特殊的集体
在婚礼现场,爱哲见到了李玉的许多同学,他们都曾在地震中受伤,其中不乏截肢者。尽管经历了巨大的伤痛,但他们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,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李玉的同学赖毅介绍说,他们班上有三个截肢的同学,学校和同学们都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帮助。刘敏也是李玉的同学,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腿,如今在蚕联工作。她回忆起当年和李玉在医院里相互鼓励、共同康复的经历,感慨万千。
这些幸存者们彼此扶持,抱团取暖,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。他们之间的感情,超越了同学情谊,更像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。
志愿者的无私奉献:爱的力量
李玉的婚礼上,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——她的干妈王志航。王志航是一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爱心人士,在地震后,她来到四川省康复中心,照顾和帮助那些受伤的孩子们。
王志航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,还在精神上鼓励他们,帮助他们重建自信。她卖掉自己的房子,换了一套小的,只为了有更多的钱来帮助这些孩子们。在孩子们的心中,王志航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,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。
王志航说,她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抱团取暖,互相交流经验,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她也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残疾,不要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降低对幸福的追求。
前瞻性思考:构建更包容的社会
李玉的故事,以及地震幸存者群体的经历,引发了我们对残疾人群体融入社会的思考。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,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。
首先,要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,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,帮助他们实现自立自强。其次,要提高全社会的残疾人意识,消除歧视和偏见,营造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。此外,还要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,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价值,让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汶川地震已经过去 12 年了,但那些曾经的伤痛和感动,依然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。李玉的婚礼,是爱与希望的延续,也是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她的人们的最好回报。我们相信,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灾难幸存者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