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nus|那些等待在 Web3 里改变世界的年轻人

Bonus|那些等待在 Web3 里改变世界的年轻人

What's Next|科技早知道
37:12
2022年10月28日
cn

关键

  • Web3社交: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未来形态
  • DevCon:以太坊基金会年度开发者大会
  • 数字游民:全球流动的Web3从业者
  • 零知识证明(ZK):隐私保护核心技术
  • 协议演化:从Web1到Web3的技术迭代

摘要

全球Web3开发者正以数字游民形态重塑互联网未来。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办的DevCon大会上,8000余名来自200个国家的参与者展示了以太坊生态的蓬勃创新——从九岁开发者到2002年出生的协议创始人,年轻一代正绕过传统教育路径直接投身去中心化建设。*以太坊合并(The Merge)*完成从工作量证明(PoW)到权益证明(PoS)的升级,被比作"心脏手术中保持运动"的技术壮举。与此同时,报告《从围墙花园到公民广场》指出,Web3社交协议的崛起可能终结中心化平台垄断时代,而Telegram域名和链上身份已成为新一代的社交名片。尽管当前用户规模仅数千人,但Vitalik Buterin等领袖构建的乌托邦愿景,正吸引Z世代以"网络国家"理念重构数字疆域。


洞察

Web3的南美转向揭示去中心化运动的深层逻辑。选择哥伦比亚而非硅谷举办DevCon,是以太坊基金会"去发达国家中心化"的宣言。数字游民经济的兴起打破了地理对创新的束缚,而链上身份和智能合约正在构建超越民族国家的治理模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ZK技术与气候变化议题的结合,反映出Web3已从金融投机转向社会价值探索。当00后创业者将去中心化视为默认选项时,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围墙花园模式正面临代际挑战


观点

01「Web3社交是历史必然」

"以太坊已拥有货币(比特币)、智利系统(智能合约)和金融系统(DeFi),唯一缺失的是公民广场"——协议层将重构社交产品的数据主权和激励机制

02「低潮期的技术突破更值得关注」

市场波动中,以太坊Layer2扩容、钱包抽象等基础设施仍在快速进化,开发者认为"币价波动不应掩盖技术实质"

03「Z世代的数字原生选择」

2002年出生的RSS3创始人等年轻建设者,正通过链上足迹替代传统简历,Telegram和.eth域名成为新社交凭证


深度

波哥大启示录:Web3年轻信徒如何重构互联网未来

海拔2640米的科技乌托邦

当8000名参会者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因高原反应头痛时,他们正在见证一场更剧烈的认知颠覆。2022年DevCon大会选址这座南美都市,暗合以太坊"去中心化"的核心教义——主会场悬挂的熊猫旗帜,象征着成功完成的"合并"(The Merge)技术升级,这场减少99.9%碳排放的改造,被开发者称为"在飞行中更换引擎"。

数字游民与新社交图谱

在展台间穿行的不乏稚嫩面孔。九岁黑客松参赛者与2002年出生的中国籍协议创始人Wusaji,代表着跳过传统教育直接链上创业的新一代。他们的名片不是LinkedIn主页,而是ENS域名(如alex.eth)和Gitcoin捐赠记录。"当你在Telegram扫码互加时,就知道对方够不够Web3 native",参会者Hana描述的这种社交筛选机制,正在形成技术信仰者的身份认同。

协议演化的历史脉络

斯坦福毕业生Jason发布的社交协议研究报告引发热议。其核心论点是:AOL时代的围墙花园只是互联网发展的插曲,正如Web1的网景浏览器和Web2的iPhone,Web3需要自己的"协议级突破"。数据显示,当前去中心化社交应用MAU不足万人,主要交互仍发生在Twitter Space等Web2平台。但ZK技术构建的隐私联盟、智能合约驱动的社区治理,已展现出替代传统社交架构的潜力。

技术理想主义的现实困境

尽管Vitalik Buterin的七场连轴演讲引发崇拜,但现实挑战不容忽视:

  • 用户体验鸿沟:多数DApp仍依赖PC端,移动端体验远逊Web2产品
  • 阶级悖论:NFT收藏等行为正形成新特权圈层,与去中心化理念形成张力
  • 监管模糊带: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虽持开放态度,但法币地位尚未明确

"这就像1995年预言谷歌",一位与会者坦言。当00后开发者将链上生活视为默认选项时,Web3社交的iPhone时刻或许正在南美高原的某个黑客松现场酝酿。正如报告所言: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技术演进的韵律始终相似——协议创新终将催生现象级产品,只是这一次,主导权可能不再属于硅谷。

推荐节目

0:0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