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键
- 生存主义:一种为应对潜在灾难或危机而积极准备的生活方式。
- 末日准备者:对各种可能导致社会崩溃的灾难进行预防和准备的群体。
- 应急物资储备: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储备的食品、水、药品和工具等。
- 风险意识:对潜在危险保持警惕,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心理状态。
- 自救互助:在灾难发生时,依靠自身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来应对困境。
摘要
在2020年初全球面临多重危机背景下,本期iFM故事聚焦于一位生活在武汉的“生存主义者”田良的末日准备。田良从小就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,通过储备应急物资、学习生存技能等方式,积极应对火灾、水灾以及其他潜在的灾难。他分享了自己的准备经验,包括针对不同灾害的物资储备清单,以及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。本期节目旨在引发听众对风险的关注,并鼓励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,提升自救互助能力。
洞察
该播客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。在全球性危机频发的当下,提升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。田良的经验表明,即使在城市环境中,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准备,有效地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。此外,节目也提醒我们,除了物质准备,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学习生存技能同样至关重要。从行业发展来看,应急物资储备和相关技能培训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。
观点
01「风险意识的重要性」
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风险意识,对可能发生的灾难有所准备,而不是抱有侥幸心理。
02 「应急物资储备的必要性」
储备适量的食品、水、药品和工具,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。
03 「心理建设的重要性」
保持乐观的心态,学习生存技能,可以在灾难面前更好地应对困境,并帮助他人。
深度
当“末日准备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:专访武汉生存主义者田良
2020年初,全球笼罩在多重危机阴影之下:澳大利亚的山火、东非的蝗灾、新冠疫情的爆发…… 在这样的背景下,人们开始反思,面对未知的风险,我们应该如何自处?本期iFM故事的主人公田良,是一位生活在武汉的“生存主义者”,他从小就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,并长期为应对各种潜在的灾难做准备。他的故事,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。
从战乱片到洪水:风险意识的萌芽
田良的风险意识,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。90年代末,大量战乱片涌入国内,年幼的田良深受影响,开始在心中构建应对灾难的预案。12岁那年,湖北发生特大洪水,亲眼目睹的惨状更是加深了他对风险的认知。
“你可以看到有人漂在那个水面上,冲击很大的,因为你以前没有见过人去世或者死这样,然后你就看见了人那个屁股朝天背着,然后在水上漂着,然后就觉得很害怕。” 田良回忆道。
“末日准备者”:一种未雨绸缪的生活方式
在美国,有一群被称为“Doomstay Pripers”(末日准备者)的群体,他们担心核战争、超级火山爆发、太阳耀斑等各种可能导致社会崩溃的灾难,并为此积极准备。田良的准备经验,主要来源于对国外相关资料和书籍的研读。
与那些建造堡垒、自给自足的“末日准备者”不同,作为一名小公司创业者,田良的准备更加务实,主要针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小型灾难。
田良的“生存清单”:务实且可借鉴的准备
田良将自己担心的风险归纳为三类:火灾、水灾和其他不可预测的灾难。针对每一种风险,他都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。
- 火灾:田良在家中和公司都配备了防火毯、呼吸面罩、缓降梯和多个灭火器。他强调,这些都是人人都应该准备的应急物资。
- 水灾:考虑到武汉地处长江流域,雨季降水较多,田良准备了雨水收集器、净水器、杀菌药水等,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。
- 其他灾难:针对外星人入侵、社会动荡等不确定风险,田良储备了长期食品(如压缩饼干、罐头)、维生素片、急救药品等。
“我们中国的这种罐头食品,包括这种脱水食品是非常的便宜的,像一个压缩饼干的价格在150块钱,那这150块钱够你一家三口人,基本上可以吃十天左右。” 田良分享道。
不仅仅是物资:工具、信息和乐观心态
除了物资储备,田良还强调了工具、信息和乐观心态的重要性。
- 工具:收音机、对讲机、瓦斯罐、柴油发电机等工具,可以在断电、断网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能源。
- 信息:通过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,与社区居民保持沟通,可以更好地了解灾情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。
- 乐观心态:在灾难面前,保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。“如果你消极你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,那那那也不需要那些物资了。” 田良说道。他建议准备一些书籍、游戏机等精神食粮,以缓解灾难带来的心理压力。
从“杞人忧天”到“未雨绸缪”:风险应对的现实意义
在很多人看来,“末日准备”似乎是杞人忧天。但田良认为,未雨绸缪总比临渴掘井要好。2019年底,武汉爆发新冠疫情,田良提前一个月让孩子放假,囤积口罩,要求家人佩戴,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风险。
前瞻性思考: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
田良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风险应对的更深层次思考。在全球性危机频发的当下,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?
- 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:通过教育和宣传,提高公众对各种潜在风险的认知,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风险应对。
-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: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,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。
- 推广生存技能培训:开展生存技能培训,提高公众在灾难中的自救互助能力。
- 促进科技创新:利用科技手段,提高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。
挪威的末日种子库、美国的末日地堡…… 这些看似遥远的“末日准备”案例,其实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我们或许无法完全避免灾难的发生,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准备,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,并为重建美好家园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