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合时宜 × 崴崴&方可成:成为新手爸妈的这半年

不合时宜 × 崴崴&方可成:成为新手爸妈的这半年

不合时宜
97:00
2024年5月21日
cn

关键

  • 母职枷锁:传统社会对母亲的期待与束缚。
  • 父职红利:男性在育儿中获得的社会赞誉与优势。
  • 生育自主:女性自主决定是否生育的权利。
  • 产后抑郁:女性在生产后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  • 育儿分工:家庭成员在育儿过程中的责任分配。

摘要

本期《不合时宜》播客邀请新手爸妈方可诚和崴崴,真诚分享了他们迎接儿子 LUCAS 降生后的育儿经历。节目探讨了成为父母的意义,女性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剧烈疼痛,以及“母职是一种枷锁,父子却可以成为一种社交红利”的社会现象。崴崴坦言,生育过程充满挑战,新手妈妈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。方可诚则分享了陪产经历,以及育儿观念上的差异。节目旨在呈现生育的复杂面向,强调生育决定应回归个人选择,让每个人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理性选择。


洞察

该播客内容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生育议题的复杂性。它不仅关注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痛苦和职业困境,更敏锐地捕捉到社会文化对母亲角色的刻板印象与不公。通过真实的个体经验分享,引发听众对生育选择、性别平等以及家庭责任分工的深入思考。 此外,节目还探讨了育儿观念的差异、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新手父母的心理调适,为面临生育决策的年轻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。


观点

01「生育是个人选择」

强调生育不应被社会压力裹挟,而应基于个人的深思熟虑和内心意愿做出决定。

02 「母职并非天生」

挑战“唯母则刚”的传统观念,承认母职的艰辛与挑战,呼吁社会给予新手妈妈更多理解和支持。

03 「育儿需要夫妻共同参与」

呼吁男性积极参与育儿过程,承担家庭责任,共同分担育儿压力,促进家庭和谐。


深度

新手爸妈的育儿实录:生育选择、性别困境与家庭责任

引言:母亲节的反思

每年的母亲节,赞美之声不绝于耳。然而,在鲜花和祝福背后,生育的真相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。本期《不合时宜》聚焦新手爸妈的育儿实录,试图还原生育的复杂面向,探讨生育选择、性别困境与家庭责任等议题。

生育:一场“共谋”?

崴崴坦言,在生产之后,她对所有劝人生育的女性,尤其是长辈,都充满了愤怒。因为她们从未告知生育的真相,仿佛生育是一扇只能对经历者敞开的门。这种“共谋”式的沉默,让许多女性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陷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困境。

怀孕初期,身体的不适、孕期并发症、职场压力,都让崴崴倍感焦虑。更让她愤怒的是,当她面临工作和保胎的选择时,却被质问“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”。这种问题,男性从未被问及。

生产:一场“酷刑”?

生产的疼痛,更是超乎想象。由于香港公立医院不鼓励使用无痛分娩,崴崴经历了“地狱式”的剧痛。规律性的宫缩,让她痛不欲生,几度想要放弃。而医生却在一旁说“痛得挺好的”,让她在内心咒骂。

方可诚的陪产经历,也让他对女性的伟大肃然起敬。他目睹了妻子经历的痛苦,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风险。

育儿:一场“战争”?

孩子出生后,育儿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新手爸妈面临睡眠不足、手忙脚乱、育儿观念冲突等问题。

崴崴坦言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她都难以将“母亲”这个标签作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。她对分享育儿生活感到羞耻,因为她觉得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过程特别艰难。

方可诚则相对乐观,他积极参与育儿,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育儿心得。然而,这种行为也被一些人解读为“父职红利”,认为男性在育儿中更容易获得社会赞誉。

性别:一场“不平等”?

节目中,嘉宾们多次提到性别不平等的问题。从生育决策的压力,到育儿责任的分工,再到社会评价的标准,女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。

崴崴指出,社会对母亲的期待是“无私奉献”,而对父亲的要求则相对宽松。这种不平等的期待,让女性在育儿过程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。

家庭:一场“合作”?

尽管育儿充满挑战,但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。崴崴和方可诚的育儿模式是,他们负责晚上,妈妈和菲佣负责白天。这种分工,让崴崴得以重返职场。

然而,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。例如,长辈的生活被育儿所占据,菲佣的照护质量难以保证等。

观念:一场“磨合”?

崴崴和方可诚的育儿观念也存在差异。崴崴比较焦虑,希望尽一切努力让孩子舒服。方可诚则比较乐观,认为有些问题“长大就会好”。

尽管存在分歧,但他们都在努力磨合,互相理解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。

选择:一场“自主”?

节目最后,嘉宾们再次强调,生育是个人选择。无论选择生育还是不生育,都应该基于个人的深思熟虑和内心意愿。

崴崴坦言,如果可以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,她可能会选择不生育。但她也强调,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,不应以别人的经历作为自己的选择依据。

反思:未来的路在何方?

本期《不合时宜》引发了我们对生育议题的深入思考。在生育率持续下降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关注生育的真相,探讨如何为女性创造更友好的生育环境。

我们需要打破对母亲角色的刻板印象,尊重女性的生育自主权,呼吁男性积极参与育儿,共同分担家庭责任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让生育回归本真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
前瞻性思考

未来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,生育议题将更加多元化。例如,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、同性伴侣的生育需求、单身女性的生育选择等。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,去面对这些新的挑战,为每个人创造更加平等和自由的生育环境。

推荐节目

0:0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