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键
- 游说 (Lobbying):一种旨在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,通常代表特定利益团体。
- 既得利益 (Vested Interests):指个人或团体因现有制度或政策而获得的特殊优势。
- 政策游说 (Policy Lobbying):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过程,以达到特定目标。
- 利益引导 (Rent-Seeking):通过政治途径获取经济利益,而非通过创造财富。
- 实证实验 (Proof of Concept):通过实际验证来证明某个概念或理论的可行性。
摘要
本期《经营中毒》深入探讨了鲜为人知的游说 (Lobbying) 行为,揭示了其在商业和社会中的复杂运作。嘉宾徳谷祐司剖析了大企业如何通过政治家、行业协会等渠道影响政策,以获取补助金、放宽监管等利益。同时,他也指出初创企业可以通过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联系、进行实证实验等方式,推动法规的调整和完善。游说活动并非全然负面,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,但其中存在的利益引导现象也应引起重视。
洞察
游说作为一种影响政策的手段,其本质在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。企业应认识到,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,也应兼顾社会整体利益,避免过度的利益引导行为。同时,初创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和实证,争取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环境。
观点
01「游说并非大企业的专属」
初创企业可以通过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联系、进行实证实验等方式,推动法规的调整和完善。
02 「游说是一场长期战役」
游说活动需要长期坚持,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策略,才能最终取得成功。
03 「游说存在“攻”与“守”之分」
既有企业为了推动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而进行游说,也有企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阻止政策变革。
深度
揭秘“游说”的真实面纱:企业如何影响政策制定?
在商业世界中,除了产品研发、市场营销等环节,还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活动——游说 (Lobbying)。本期《经营中毒》节目,就将我们带入了“游说”这一神秘领域,揭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策制定,以获取自身利益。
游说:一种合法的利益博弈
“游说”一词,常常与政治、权力等敏感词汇联系在一起。但实际上,游说是一种合法的活动,其本质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就政策制定进行的博弈。企业、行业协会、非营利组织等都可以通过游说活动,向政府部门、立法机构等表达诉求,争取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环境。
大企业的游说之道
对于大企业而言,游说往往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。它们通常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游说活动:
- 政治家渠道:与政治家建立联系,通过他们向政府部门施加影响。
- 行业协会渠道:加入行业协会,通过协会的力量向政府部门表达诉求。
- 智库渠道:资助智库研究,通过智库的报告影响政策制定。
通过这些渠道,大企业可以争取到补助金、放宽监管等利益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。
初创企业的游说策略
与大企业相比,初创企业在游说方面往往处于劣势。它们规模较小、资源有限,难以与大企业抗衡。但是,初创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:
- 创新性:初创企业通常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或商业模式,可以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。
- 灵活性:初创企业决策灵活,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。
因此,初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开展游说活动:
- 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联系:与知名企业家、专家学者等建立联系,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。
- 进行实证实验:通过实证实验 (Proof of Concept) 证明自身的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,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。
- 与大企业合作:与大企业合作,借助大企业的资源和影响力开展游说活动。
游说的双刃剑
游说活动并非全然负面。在一些情况下,游说可以促进社会进步。例如,环保组织可以通过游说活动,推动政府出台更严格的环保政策。但是,游说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:
- 利益引导 (Rent-Seeking):一些企业通过游说活动,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,损害社会整体利益。
- 信息不对称:大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信息,在游说活动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,导致政策制定偏向于大企业。
游说的未来
随着社会的发展,游说活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。企业应认识到,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,也应兼顾社会整体利益,避免过度的利益引导行为。同时,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游说活动的监管,确保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。
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中,游说将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。企业应积极学习游说知识,掌握游说技巧,以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