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生命体验直接相关的写作,有一种巨大的势能

与生命体验直接相关的写作,有一种巨大的势能

不合时宜
94:04
2024年1月8日
cn

关键

  • 世外桃源:指代大理,一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理想化生活状态。
  • 幸存者愧疚:因自身安逸而对身处困境者产生的内疚感。
  • 野游:在自然水域中游泳,象征对自由和自我的追寻。
  • 记忆冠军:指德国在反思历史罪行方面的努力和成就。
  • 开放性:选题具有广泛的延展性和包容性,能够容纳多种议题。

摘要

本期《不合时宜》邀请记者、作家杨潇,探讨了其在大理旅居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状态。杨潇坦言,大理的“世外桃源”生活一度让她产生“幸存者愧疚”,而 “躺平”并非长久之计,创作仍需与真实生活发生关联。她分享了通过“野游”克服恐惧、重塑自我的经历,以及对德国历史的深度思考。杨潇还对比了记者与作家两种身份,强调选题的“开放性”和“水草丰美”, 认为创作者应保持独立性,在市场与体制之间寻找平衡,并以“志气”应对时代变迁。


洞察

  • 内容揭示了疫情时代背景下,人们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的复杂情感。
  • 对大理“世外桃源”的反思,反映了人们对逃避现实的反思和对真实生活的渴望。
  • 对德国历史的反思,为我们理解当下的国际局势和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
观点

01「创作需要与真实生活发生关联」

长期脱离现实的“躺平”状态会导致创作枯竭,创作者需要与真实生活和社会保持连接,才能激发创作灵感。

02 「选题的开放性和水草丰美至关重要」

好的选题应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,能够容纳多种议题,并营造出“水草丰美”的意境,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。

03 「创作者应保持独立性,在市场与体制之间寻找平衡」

创作者应尽可能通过市场养活自己,但也要理解体制内的选择,并在市场与体制之间寻找平衡,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自由。


深度

大理“乌托邦”的反思:记者杨潇的旅居生活与创作之路

疫情三年,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。 大理,这个曾经被视为逃离都市喧嚣的“世外桃源”,如今也引发了新的思考。记者、作家杨潇在播客《不合时宜》中,分享了她在大理旅居期间的真实体验与创作感悟,为我们揭示了疫情时代背景下,人们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的复杂情感。

“世外桃源”的幸存者愧疚

2022年,杨潇离开北京,来到大理。彼时,其他城市正经历着疫情封控,大理的生活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。这种“过于美好”的景象,让杨潇产生了一种“幸存者愧疚”。她坦言,自己“不配得到这一切”,并开始思考旅居大理的意义。

“当时情绪一直在变化,就是因为大理生活实在是过于世外桃源了,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幸存者的愧疚。”

在大理,杨潇结识了许多同样前来“疗伤”的人。他们或是经历了封控,或是对现实感到迷茫,希望在大理找到新的生活方向。然而,杨潇逐渐发现,“躺平”并非长久之计。长时间脱离社会、与世隔绝,反而会导致创作枯竭。

创作需要与真实生活发生关联

杨潇回忆起单向街文学节上阿乙的一段话:“你们这些小说家,不要老想着找一个世外桃源,等你真的找到那个社团,比如说你搬去大理,或者搬去了一个你认为可以不受打扰、安心创作的地方,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枯竭了。你其实是要和生活和真实生活要发生关联的。”

这段话引起了杨潇的共鸣。她意识到,创作需要与真实生活发生关联,需要从日常的琐碎和痛感中汲取灵感。为了摆脱“散黄的蛋”状态,杨潇开始尝试“野游”。在克服对江河的恐惧、纵身跃入水库的那一刻,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自由和自我。

“其实是在克服,我觉得是过去几年被塑造出来的、自己吓唬自己的一个东西。就是一个极其小的层面,用自己的身体去克服这种害怕的感觉。”

重走历史之路,反思时代之变

除了旅居生活,杨潇还分享了她对德国历史的深度思考。在创作关于纳粹德国的著作时,她感到“特别痛苦”,因为这段历史与她的生命经验没有太多关联。相比之下,创作《重走》时,她能够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,感受到一种“知识共同体”的力量。

杨潇认为,历史与当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她回忆起2019年重访德国时,发现德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难民危机、极右翼势力的崛起,都让她意识到,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“开放的十年”,或许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。

“很多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东西,你事后看其实是偶然,也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十年,只是我们刚好赶上了,经过了。然后它是真实存在的,但它以后会不会还这样呢?我觉得都很难说。”

创作者的生存之道:独立性与志气

在播客中,杨潇还探讨了创作者的生存之道。她坦言,自己能够坚持写作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《重走》的成功。这本书不仅在精神上给了她信心,也在经济上提供了保障。她认为,创作者应尽可能通过市场养活自己,但也要理解体制内的选择,并在市场与体制之间寻找平衡。

“如果可能的话,希望尽量市场能养活自己。”

面对“内卷”的创作环境,杨潇强调了“志气”的重要性。她认为,创作者需要下一个决心,明确自己想要什么,并为之付出努力。即使面临经济上的困境,也要保持独立性,坚持创作的初心。

结语:追寻自由与真实

杨潇的故事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生活、创作与时代的深刻反思。疫情时代,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,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。如何在现实困境中保持独立性,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追寻真实,是每一个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杨潇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,即使身处“崩坏的世界”,也要努力克服恐惧,追寻自由。即使面对时代的变迁,也要保持独立思考,坚持创作的初心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。

推荐节目

0:000:00